圖為黔中砥柱
在貴州省德江縣城東30公里烏江畫廊潮砥灘邊一巨石上,,橫書陰刻“黔中砥柱”四個大字,每字約0.3平方米,,其前后有豎書小字題款,,每字5厘米,前款為“甲申歲孟春月吉旦”,,落款為“西麓田秋題”,。四周刻一條長方形單線邊框,字體全系楷書,,拙樸蒼勁,,該石刻為貴州省教育先行明代田秋的唯一手跡。
田秋(1494—1556),,字汝力,,號西麓,土家族,,貴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縣城)人 ,,明代進士,官至廣東布政使,。為官二十年,,直言敢諫,廉潔奉公,。他是開發(fā)貴州人才,,興辦州縣學校的先賢,功德卓著,,業(yè)績昭然,。貴州自明朝永樂十一年(1413)建省至嘉靖的百余年間,,全國13省有12省都有鄉(xiāng)試科場。惟獨貴州科考仍歸并于云南省,,凡要考舉人的學子都得到云南昆明應試,。千里迢迢,道路崎嶇,,行旅艱難,,這對貴州選賢育才帶來很大不利。貴州撫按也曾向朝廷申報自設考場,,未能如愿,。往往被朝廷以“舊制難改”或“舊制不可輕改”而了之。這樣,,就造成了貴州教育的發(fā)展緩慢,,邊遠州縣的教育就更落后了。田秋于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向皇帝上《開設賢科以宏文教疏》,,奏請在貴州獨立設鄉(xiāng)試考場,。十四年(公元1535年),獲得朝廷批準,。十六年(公元1537年),,貴州首次開科,從此貴州人才四起,,直追中原,。
當年,烏江潮砥灘下江心曾有一塊巨石叫鷺鷥石,,立于水面巍巍不倒,,儼然一中流砥柱。
明朝初年,,一學子游歷至潮砥,,竟被其雄奇俊秀景色迷住,在潮砥灘邊客棧聽濤觀潮,,戀戀不去,。
一日,時值中秋月夜,,銀光若瀉,學子依窗憑欄,,賞月觀景,。瞑目聽濤,如列千軍,,聲奔數(shù)里,;靜視遠眺,,波光瀲滟,江清月近,。如此壯美景色,,不禁勾起學子詩興,欲賦詩釋懷,。復觀遠景,,見江面如砥,江心鷺鷥石儼如一巨型秤砣,,便慢慢吟出:遠看江心一秤砣……然似江郎才盡,,竭思良久,終不得下句,。
一隔數(shù)年,,又值中秋,明正德進士,、廣東布政使田秋田秋奔父喪守制期間,,途經(jīng)潮砥,亦被江上美景迷住,,連連贊嘆不已,。得知此詩句,便面向烏江而曰:遠看江心一秤砣,,長虹做桿意如何,?彎月當做秤鉤用,稱得山河有幾多,。
翌晨,,主人趨前問安,田秋要來筆墨,,將昨夜所吟之詩書于壁上,,便引主人至客棧前,指向江心鷺鷥石,,曰:此為黔中砥柱,,吾書于石壁,可令人鐫刻,,爾后潮砥人才輩出,。后于客棧前一巨石上書曰:黔中砥柱,西麓田秋題,。
“黔中砥柱”四字,,題字筆力雄渾,至今朗然可見,,被列為貴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德江縣紀委監(jiān)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