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羅啟疆行軍照
羅啟疆(1902-1940),字封榮,后改效之,松桃苗族自治縣達車鄉(xiāng)張壩堰人,國民黨高級軍官,著名抗日英雄。
羅啟疆早年畢業(yè)于省立法政專門學校,返鄉(xiāng)招募壯丁,組建武裝。民國10年(1921)秋,羅啟疆率壯丁100余人,投川軍羅覲光師部,任連長。次年入云南陸軍講武學堂第18期,曾與朱德元帥同窗求學。陸大函授班畢業(yè),歷任排、連、營、旅、師長等職。自民國14年從戎,抗日軍興,率部轉戰(zhàn)蘇、皖、湘、鄂等地,戰(zhàn)績卓著,經(jīng)國府頒126號四等云麾勛章,軍委會頒78號紀勛章,國府頒78號革命十周年紀念勛章,于民國29(1940年)4月5日在湖南岳陽縣屬灣頭軍次病故,年僅四十歲,從優(yōu)特卹。
民國13年(1924)畢業(yè)回原部,任師部警衛(wèi)營長。民國14年(1925)春,羅覲光部與黔軍李棪師相爭兵敗,羅啟疆率部分官兵回松桃。 民國15年(1926)8月,國民革命軍第十軍教導師師長吳勉安(松桃人)招兵買馬,羅啟疆遂率部投靠,任直屬獨立團團長,隨軍北伐。10月,羅啟疆率部協(xié)同友軍擊潰北洋軍閥盧金山部。次年4月,北伐軍與軍閥張宗昌部激戰(zhàn)于津浦線。羅啟疆率部攻克韓莊,后與敵激戰(zhàn)于官莊、沙溝,敵潰敗。羅啟疆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因功升為少將團長。7月,第十軍整編,羅啟疆團編入第三十師,羅啟疆任副師長,代理師長職務。不久,第十軍軍長王天培被害,部隊潰散。羅啟疆率部投武漢桂系,奉李宗仁、白崇禧密令,剪除蔣系獨立第二師師長賀對廷,因功任師長。民國19年(1930)初,復歸附蔣系何成浚部,任獨立第三十四旅旅長,駐湖北恩施。
民國19年(1930)秋,羅啟疆旅奉命調(diào)鄂北隨縣、棗陽,圍剿豫鄂皖邊區(qū)紅軍。民國21年(1932)10月,在棗陽新集阻擊紅四方面軍,羅啟疆旅傷亡800余人,得蔣介石嘉獎。后來,羅啟疆在隨縣創(chuàng)辦干部學校,招收青年學生,培植勢力。羅啟疆自任校長,從連隊抽調(diào)下級軍官、軍士任教官,學員達600余人。又在瀘溪私設兵工廠,重金聘請技術人員,制造槍炮。民國23年(1934)冬,羅啟疆奉命調(diào)湖南常德、桃溪阻擊紅二方面軍兵敗,困守常德。次年初,進攻湘鄂川邊區(qū)紅軍,尾追紅軍至永平、華坪。民國24年冬,他率部經(jīng)過松桃時,到各中小學慰問,贈送紀念品,在送給畢業(yè)班每個學生的毛巾上,欣然題辭:“內(nèi)訌頻仍,外侮維艱,未來重任,責在青年。”
民國26年(1937)7月,發(fā)生七.七盧溝橋事變,羅啟疆電請率部赴華北抗日。8月13日,日寇進犯上海,羅啟疆率部開赴太倉,據(jù)守瀏河。后與日寇激戰(zhàn)于常熟、福山鎮(zhèn)、無錫等地。次年春,羅啟疆在松桃、秀山、花垣組建新兵3個團,開赴江西。10月,武漢會戰(zhàn)爆發(fā)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指令將原湖北省榮錦芳的八十二師與預備十三師合編成新八十二師,羅啟疆任師長、歐百川為副師長,取消預備十三師番號,正式納入國民政府陸軍序列,參加會戰(zhàn),與日寇海陸空軍激戰(zhàn)于大冶、黃石巷、西塞山,予敵以重大殺傷。此時,羅啟疆以四八八團團長毛定松冷靜沉著,足智多謀,將游擊任務下達該團,命其率隊插入敵后,挺進至毗連通城、崇陽、岳陽三縣間之藥始大山,開辟作游擊根據(jù)地,對敵展開軍事與政治斗爭。毛定松團捷報頻傳,譽滿前線。
民國28年(1939)夏,羅啟疆師駐湘北。9月,長沙第一次會戰(zhàn)開始,羅啟疆率部收復平江,日寇逃回通城。羅啟疆部受戰(zhàn)區(qū)指揮部嘉獎。
民國29年(1940)4月,羅啟疆率部駐守岳陽黃岸。突患重病,就地手術,不治去世,時年38歲。所部官兵,均羅訓練培育多年,具有深厚感情,聞羅死訊如失所依,悲憤不已,當?shù)厝罕娨啾串惓!?/p>
羅病逝后,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發(fā)褒揚令:“羅啟疆積勞病故,殊堪震悼,著追陸軍上將,遺跡交國史館編纂,葬于衡山”。當時在黃岸市師部駐地舉行隆重活動近一月,并派員赴衡山營造墓穴和墓碑,運往安葬。
這位在中華大戎馬倥傯二十年,身經(jīng)百戰(zhàn),縱橫捭闔,風云一時的貴州愛國青年將領,就此光輝結束了他的一生,長眠于祖國南岳名山。(松桃自治縣紀委監(jiān)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