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銅仁中學舊貌
楊干民,,別名國楨,今銅仁市碧江區(qū)河西辦事處柑子園人,。干民童年在銅仁私塾,、城北小學就讀,后在銅仁,、松桃,、江口三縣聯立中學讀書。
1925年,,上海發(fā)生“五卅”慘案的消息傳到銅仁,,聯中學生激于義憤和愛國熱情,,成立了“五卅慘案銅仁學生聯合會滬案后援會”。干民任宣傳部長,,帶領城內各校學生游行宣傳,,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對日經濟絕交!”等口號,,組織糾察隊,,檢查各商店日貨,進行登記封存,,有的當場焚燒搗毀,。聯中校長出面制止并開除了干民學籍。
不久,,新接任的校長張建安將干民復收入聯中讀書,,高中畢業(yè)后,干民考入貴州大學礦科專業(yè),,1932年秋,,干民學成返銅,由省實業(yè)廳任命為江口縣建設科科長,。
1932年末,,干民卸任回銅仁,受聘于聯中任教,,不久被委任為事務主任,。1935年,因聯中多次遭亂戰(zhàn)毀損,,校舍破爛緊缺,,不能適應教學需要,修建校舍成為當務之急,。校長委任干民等人為募捐代表,,干民兼校舍建筑主任,向地方人士發(fā)起募捐,,共得資金3500銀元,,在原址重建校舍10余間。學校規(guī)模由2個班擴大至6個班,,聯中得到新的發(fā)展,。
1936年,干民代理聯中校長,,負責行政管理工作,。1938年縣長吳星漢派兵強行接管聯中,遭到師生強烈反對,,吳企圖加害老師們,,地方人士和學校將吳星漢派兵強行接管學校一事控告到鎮(zhèn)遠地方法院,,干民被傳到法院當庭出示吳星漢用暴力接管學校的有關現場照片為證,揭露了吳的野蠻行徑,,原告勝訴,,吳被調離銅仁,聯中得以保存,。
1939年秋,,貴州省政府下令停辦聯中,干民與地方人士不服,,遂將聯立中學改為“私立銅江中學”,,干民繼續(xù)受聘為校長。1941年縣政府接管該校,,更名為“銅仁縣中學”,,干民仍任校長。
1950年1月,,干民在貴陽奉省人民政府之名,持張立親筆書信回銅仁,,去做在銅仁解放前夕撤退到江口梵凈山一帶負隅頑抗的國民黨貴州省第六區(qū)保安司令部副司令歐陽德和獨立團團長廖云魁部隊的起義說服動員工作。干民不顧家中孩子年幼,,行前對領導說,此去吉兇難料,,不成功便成仁,現有小兒請政府暫時照管一下,待事成功后,再接他回銅仁,。
隨即,干民與專員王立然,、政委李樹榮日夜兼程趕赴銅仁,,與王國賓一行2人扮成商人冒著生命危險,一路幾經盤查,終于趕赴到駐扎在江口縣境內的廖團部,將信交與云魁,。干民了解到云魁和歐陽德已有起義意圖,,于是抓住時機,因勢利導,曉以大義,。1月內,,干民與其他人士一道步行往返江口 3次,終于促成廖團起義。
同年2月1日,干民再次與代表團一行4人由銅仁步行兩天到達江口洽談廖團起義整編事宜,,受到廖團官兵的歡迎,,當晚舉行文藝晚會。第二天,,起義部隊遵照軍分區(qū)的命令開赴到指定的地點銅仁謝橋進行了整編,。
1950年人民政府安排干民在銅仁中學師范部任主任,1952年調銅仁中學任教務主任,、1958年在反右運動中,,被劃為右派,。1980年3月,予以平反昭雪,。
回顧楊干民的一生,,雖未能加入中國共產黨,但他卻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教育和革命事業(yè),。(碧江區(qū)紀委監(jiān)委 田曼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