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嗚嗚嗚、嗤嗤嗤嗤……”一大清早,小區(qū)樓下的店鋪里又響起電鉆刺耳的聲音。“哎呀,周末呢,好不容易得來的懶覺又被攪黃了。”住在店鋪三樓的我不耐煩地下床。
洗漱完畢,我出門買了早餐回來,刻意走到自家樓下那個店鋪去看個究竟。店子的進深窄長,內(nèi)里也還有小套間,幾個木工師傅正在刨、鋸、鑿,風塵和聲響攪動著小區(qū)的寧靜。我忍不住問:“師傅,你們上個月不是才裝修嗎,一大清早為什么又折騰開了?還要不要人休息咯。”
“我們也是受主人之請,大清早吵鬧了你,望您見諒。”一個師傅大聲回答。
“老板還真是財大氣粗哈,三個月裝修三回了。”我的口氣里有了別的意味。
這時,旁邊的一個男人走過來跟我說道。“妹啊,吵著你實在對不住了。我不是錢多愛折騰,我是有苦說不出呀。”原來,小店的主人就是眼前這個男人。個頭不高不矮,看去很結實,眼神里有生意人的精明,但這會兒眉頭是緊鎖的。
也許是一句“心里也有苦”讓我多了份耐心,就和監(jiān)工的店主人多站了一陣,還開始聊起來。原來,店主人姓張,不是縣城人,是鄉(xiāng)鎮(zhèn)的,進城來開店做生意,沒想到一個月裝修三回,只差把店鋪給轉讓了。
“現(xiàn)在做什么生意都難。以前我看人家開酒吧賺了,我也開了‘私房菜’小餐館,當時生意還勉強可以。就是因為心大了,想開個會所可能客人還要多一些,于是抓緊裝修。沒想到,國家出臺了個什么“八項規(guī)定”,很少有人公款吃喝、進會所和娛樂廳什么的了。縣城大部分會所都已經(jīng)轉讓和改行了,我也只有跟著改了。”張老板說起時,似乎有些無奈。
我聽了,拍拍張老板的肩膀說:“識時務者為俊杰呀。”
“八項規(guī)定出來了,剛開始,受的影響還不大,政商客戶的數(shù)量有所減少,”張老板又說,“按照過去的經(jīng)驗,我盤算著,這只是一陣風,刮一陣就過去了。但沒有想到,這陣風一天也沒有停過,再后來,成了電視里天天說的新常態(tài)了,我只好轉行重新裝修。”
“那么你現(xiàn)在打算做什么呢”,我問旁邊的張老板。
有一張三合板從墻上滑下來了,張老板趕緊跑過去扶起,還一邊回答我的問話:“做點什么?這社會越來越注重文化和文雅了,我打算裝修門面,專門做木雕和茶葉,還有花卉、書畫等裝飾這類的,順應旅游市場,呵呵!”
“這是個好主意,縣里正在發(fā)展旅游,旅游工藝品是今后的暢銷品,清新有雅致,你的生意自然會如清溪流淌,細水長流呀。”
“妹子,借您吉言,哈哈”。張老板在屋里拉高了嗓門,說完,又獨自爽朗地笑起來。
我心想,這是個明白人,也是個能干的人。(印江自治縣紀委 陳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