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期繪畫大家顧愷之有句名言:“四體妍媸,,本無關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意思是說身體的美丑,,并不影響人物的形象美,,但要畫好人物,關鍵在于點出眼睛的神韻,,這樣才能精妙傳神,,栩栩如生。善畫“眼睛”的理念,,不僅體現(xiàn)了顧愷之高超的繪畫技藝和獨特的藝術見解,也為當下人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在工作中,,善畫“眼睛”,就是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歷史上,,諸葛亮與司馬懿的關鍵一戰(zhàn)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諸葛亮出兵祁山,,進攻曹魏,,司馬懿奉命迎戰(zhàn)。其間,,司馬懿抓住了主要矛盾,,堅守本謀,知道蜀軍遠道而來,,糧草難以長期支撐,,因此堅守不出,最終蜀軍自退,。這告訴人們,,在關鍵處下功夫,精準施策,,就能在復雜問題中找到突破口,,實現(xiàn)事半功倍的效果。
善于抓住和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也是我們黨科學的領導方法,、工作方法的一個重要原則。毛澤東同志在《矛盾論》中指出:“在復雜的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發(fā)展,,規(guī)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fā)展,。”1948年夏秋,國民黨軍被分割在長春、沈陽,、錦州3個地區(qū),。我軍全面分析戰(zhàn)場形勢,抓住錦州擁有重要戰(zhàn)略位置這個關鍵,,決定先打錦州形成“關門打狗”之勢,。后來,毛澤東在《七律·吊羅榮桓同志》一詩中專門以“戰(zhàn)錦方為大問題”一句,,指明錦州一戰(zhàn)事關全局,。錦州的解放,把東北的大門關上了,,為接下來的全國解放奠定了基礎,。
帶兵打仗如此,黨員干部履行職責,、開展工作亦是如此,。面對復雜形勢、復雜矛盾,、繁重任務,,沒有主次,不加區(qū)別,,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有的干部什么都干,,什么都抓,,看起來忙碌辛苦,但往往出工出力不出效,,什么都抓了但又什么都沒抓好,,工作干不到點子上;有的干部抱怨工作頭緒多,事情干不完,,整天處于“救火”狀態(tài),,忙得停不下來……工作不得法,沒有抓住重點,,沒有抓住主要矛盾,,是造成這些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實際工作中,,必須分清輕重緩急,,正確處理一般、重點與重中之重的關系,,突出抓主要矛盾,、關鍵環(huán)節(jié),,重點解決那些制約、影響,、決定全局的矛盾和問題,,集中精力抓要事、攻難事,,緊緊扭住關鍵點,,通過重點抓、抓重點推動工作全面落實,。
善畫“眼睛”,,抓住主要矛盾,功夫要下在平時,。“點睛”之前,,人物形象已具備了完整輪廓,善畫“眼睛”更需前期不懈的積累,,如此才能在關鍵時刻厚積薄發(fā)。“夫惟養(yǎng)技而自愛者,,無敵于天下”,,北宋文學家蘇洵在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文學才華后,并未急于求成,,而是選擇閉門苦讀,,不斷磨練技藝,最終在機遇來臨時施以點睛之筆,,實現(xiàn)人生華麗的轉身,。
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的事業(yè)越是發(fā)展,,面臨的復雜矛盾就越多,,就越要講求工作推進的方式方法。廣大黨員干部要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看家本領學到手,,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促進工作落實,,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