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元帥在《手莫伸》一詩中寫道:“第一想到不忘本,,來自人民莫作惡。第二想到黨培養(yǎng),,無黨豈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無人民豈能活?第四想到雖有功,豈無過失應慚怍,。”字字心里話,,句句肺腑言,把個人與黨和人民的關系講得暢曉明了,,讓人振聾發(fā)聵,,充分表達了一位黨員領導干部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心。
在談到自己發(fā)自內心牽掛貧困地區(qū)的老百姓時,,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深沉發(fā)問:“作為共產黨人一定要把他們放在心上,,真正為他們辦實事,否則我們的良知在哪里啊?”呼應內心坐標,,照鑒格局胸懷。心里想什么,把黨和人民擺在心中什么位置,,體現(xiàn)格局胸懷,,更彰顯黨性原則。經常想一想黨和人民在自己心中的分量,,就能超越名利的羈絆,,始終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用信念引領人生選擇;就能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不會忘記“我是誰”“為了誰”;就能經受住各種考驗,抵制各種“圍獵”,,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在干部隊伍中間,有的人可敬,、可親,、可愛,有的人可氣,、可惜,、可恨。出現(xiàn)如此大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心中裝著誰,。從“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祿,,到“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難,共產黨來干什么”的谷文昌,,再到“只要是為了群眾的利益,,怎么干都不過分”的廖俊波,一代代優(yōu)秀共產黨人堅持心中有黨與心中有民的高度統(tǒng)一,,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上,,憂百姓之憂,樂百姓之樂,,幫百姓所需,,為人民奮斗,為人民獻身,,在其身后樹立起一座座巍峨的豐碑,。
對于黨員干部來說,經常想一想黨和人民在自己心中的分量,,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答好了這道題,就能喚醒其擔當精神,,擔當起該擔的責任,,迎難而上、百折不撓,,在造福一方中書寫自己的事業(yè)輝煌;就能永遠保持自律意識,,“先把自己的手洗凈,把自己的腰桿挺直”,,在面對誘惑,、陷阱時,保持清醒頭腦,,時刻警鐘長鳴,,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園;就能始終懷有敬畏之心,敬畏權力,、敬畏紀法,,養(yǎng)成知紀知法、守紀守法的習慣,,養(yǎng)成在制度籠子里行使一切權力的習慣,。相反,把黨和人民在自己心中的分量這道題答不好,,就會陷入由思想迷茫到行動出軌的陷阱之中,,甚至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人生悲劇。
一名貪官東窗事發(fā)之后,,在其懺悔錄中這樣寫道:“剛入黨那會兒,,自己的頭腦還比較清醒,黨和人民在自己心中的位置還擺得比較正,。然而,,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職務的提升,,開始飄飄然,、昏昏然,把黨和人民拋到腦后,,用手中的權力拼命斂財,,最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真是追悔莫及呀!”對違紀違法者而言,,世上沒有后悔藥;然而對于他人來說,,卻不失為反面鏡子。身為一名黨員干部,,如果忘記黨員身份,、淡化公仆意識,,遇事不想想黨和人民在自己心中的分量,只想攀附關系搞“小圈子”,,只想利用手中權力撈取好處,,就會偏離人生航向,誤事害己,,成為黨和人民的罪人。
想一想黨和人民在自己心中的分量,,是一道永恒課題,,要用一輩子的行動來作答。一則,,要有守正的追求,。劉少奇同志曾說:“共產黨就是代表人類正氣的。我們要發(fā)揚和提高這種無產階級的正氣,,克服一切的邪氣,。”擺正黨和人民在心中的位置,就是最大的正氣,、最大的底氣,。以此作為為官從政的基石,就能做到心有大我,、初心如磐,,堅守底線、廉潔自律,。二則,,要有榜樣的引領。對待英模人物,、先進榜樣,,要高山仰止,還要見賢思齊,,像他們那樣做人處事,、為官從政,就能保持人生的向善向上,。三則,,要有自省的自覺。堅持修身為本,,嚴于律己,,時時檢點自己的行為,時刻注重純潔自己的心靈,,時時處處校正思想和行為的偏差,,讓黨和人民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永不移,、分量永不減。
對于黨員干部而言,,想一想黨和人民在自己心中的分量,,這道考題太重要了。擦亮忠誠本色,,保持為民底色,,每一位黨員干部都應將這道考題銘記于心,自覺堅定理想信念,、校正價值追求,、永葆黨員本色,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