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沿河,、德江兩縣交界的楓香溪,群山環(huán)抱,,楓樹參天,,是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地方。1934年6月19日,,在這里召開的一次會議,,讓歷史的車輪在此駐足,悄悄地撥動了方向,。
1931年春,,夏曦來到洪湖,任湘鄂西中央分局書記,,大力推行“左”傾錯誤路線,。先是解除洪湖蘇區(qū)創(chuàng)始人周逸群的職務,又于1932年5月開始錯誤“肅反”,,造成湘鄂西蘇區(qū)和紅三軍中人人自危的局面,,嚴重影響了革命積極性和戰(zhàn)斗力。連續(xù)肅反的直接惡果,,就是第四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退出湘鄂西蘇區(qū),從此開始漫無目的的流浪,。到后來,,夏曦竟然解散紅軍中的黨團組織,取消政治工作,,部隊戰(zhàn)斗力隨之大減,。
轉戰(zhàn)途中,紅三軍先后試圖創(chuàng)建湘鄂邊,、鄂川邊根據(jù)地,,都遭到失敗。1934年5月初,,紅三軍輾轉到達彭水,,部隊損失十之八九,只剩下3000多人,,強烈的悲觀失望情緒在這支缺糧少彈的疲憊之師間彌漫著,。
賀龍痛心地對關向應和夏曦說:“蘇區(qū)丟光了,干部殺完了,,黨組織解散了,,像一個小孩,,失掉了依靠,就剩下一面紅旗,。必須建立一塊穩(wěn)固的根據(jù)地了,!”失去信心的夏曦竟然以彭水地勢不利撤退為由,斷然否定了賀龍,、關向應創(chuàng)建酉秀黔彭根據(jù)地的意見,。
憤怒充滿了賀龍、關向應的胸膛,。但是,,夏曦是中央局書記,,有最后決定權,。眼看敵軍四面重兵合擊,紅三軍繞來繞去繞不出包圍圈,,面臨撤離蘇區(qū)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如果有電臺就好了,早就能向中央請示,,糾正夏曦的錯誤行為,。然而,紅三軍沒有電臺,。
賀龍看了盧冬生一眼,。在湘鄂邊時,他曾派盧冬生向中央?yún)R報工作,,請求指示,。從桑植到上海,賀龍給盧冬生的路費是六個銅板,。盧冬生一路打短工,,終于不辱使命。而現(xiàn)在,,敵軍重兵合圍,,形勢危如累卵,派人尋求中央指示,,只會貽誤時機,。
形勢逼著紅三軍抉擇:向何處去?
夏曦決定:去貴州,。賀龍為之一動,,因為,他曾兩次駐軍黔東銅仁,,對那塊土地再熟悉不過,,還有若干的“老關系”,。賀龍在銅仁的北校場誓師北伐,那時,,他的部下一半都是黔東兵,。而且,就在半年前,,黔東“神兵”曾經(jīng)派人聯(lián)絡紅三軍,,請求紅軍去領導那里的革命。
賀龍心里還夾雜著一絲淡淡的哀傷,。他想起了他的革命引路人,、最親密的戰(zhàn)友周逸群,就是銅仁縣(今碧江區(qū))人,。駐軍銅仁時,,他曾住在周逸群家里。
如今,,黔東第三次張開寬厚的臂膀,,擁抱賀龍和他帶領的部隊。5月14日,,紅三軍渡過烏江,,進入貴州后坪、沿河,。
此時,,黔東“神兵”遭黔軍突襲,損失慘重,,余部在中共地下黨員熊仲卿和黃埔六期畢業(yè)生冉少波帶領下,,蟄伏于印江沿河交界。聽說紅軍到來,,冉少波當即順烏江而下迎接紅軍,。
6月16日,賀龍,、夏曦,、關向應、盧冬生聯(lián)名發(fā)布《告神壇書》,。6月17日召開群眾大會,,到會群眾有2000多人,以當?shù)?ldquo;神兵”為主,。大會結束,,有一半多報名參加紅軍,一直反對收編“神兵”的夏曦深受觸動,。
6月19日下午,,在楓香溪一個青磚碧瓦的院落里,,一場會議正在召開。會上,,直截了當批評了夏曦的“左”傾錯誤,,作出建立黔東革命根據(jù)地,恢復黨團組織,,組織工作隊發(fā)動群眾的決定,。
紅三軍以后的道路和命運,就此決定,。
一個月后,,一個縱橫200余里、人口10余萬的黔東革命根據(jù)地橫亙在敵軍腹地,,并迅速成長為中央紅軍長征前全國存在的八大革命根據(jù)地之一,。
紅三軍得以在此休養(yǎng)生息半年多,贏得了關鍵的生存發(fā)展機遇,。
一個半月后,,紅六軍團開始先遣西征,。
三個半月后,,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幾十年后,,賀龍充滿感情地說起黔東的三個特點:貧窮落后,,強悍好斗,敢于革命,。
敢于革命,,就是黔東精神的焦點。
如今,,這里的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繼承和發(fā)揚著黨的光榮傳統(tǒng),、優(yōu)良作風和革命精神,從黨的百年紅色史詩中汲取養(yǎng)分,,用如磐初心凝聚奮斗偉力,,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中昂揚斗志,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奮斗不息,。(德江縣紀委監(jiān)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