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劉高正在入戶走訪,。
“叮叮叮……”一大清早,,放在辦公桌上的手機突然響起,定睛一看,,原來是自己曾經(jīng)的幫扶對象陳元富打來的,。
“劉高,你在單位沒有,?”一接通,,電話那頭傳來了熱情又熟悉的聲音。
“在的,,陳叔,,好久不見,有什么事�,�,?”我連忙回道。
“我在縣政府院子里,,你能下來不,,我有點事找你,。”陳元富說明了來意。
“要得,,我馬上下來,。”掛斷電話后,我迅速下樓,。
陳叔這么遠從鎮(zhèn)里來縣城找我,,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難?我心里嘀咕著,。
“要過年了,我給你帶了點臘肉和香腸,,都是用鹽腌制好了的,,你拿回去嘗一嘗,自己家今年喂的豬,,香得很,。”還沒等我回過神,他便從背篼里拿出一塊肥瘦相間的五花肉跟幾串香腸,。
“陳叔,,太感謝您了!但是這肉我不能收,,心意我收下就行了,。”我連忙拒絕。
“這個肉你今天必須收下,,你對我們家?guī)椭敲创�,,我一直也沒有機會感謝,這肉是我們一家子的一點心意,。”陳元富語氣肯定地說,。
“肉我是真的不能收,這是紀律規(guī)定,,你們辛苦養(yǎng)豬不容易,,而且現(xiàn)在肉價格這么貴,你們自己留著吃,。”我一邊解釋一邊將肉塞回背篼,。
“你不收下,我今天就不走了,。”他彎著身子又從背篼里把肉拿出來,。
“那行!肉我可以收下,,但你也必須收錢才行,。”面對他的一再勸說,我只得答應收下,并從兜里拿出300元錢遞到他手里,。
“我可不收你的錢,,收了你的錢,這算什么事嘛,。”他急促地推回我遞過去的錢,,轉身背著背篼就走。趁他轉身的時候,,我順手把錢放進了他的背篼里,。
目送著他遠去的背影,我眼睛感覺濕濕的,!腦子里也不禁回想到了第一次到他們家走訪時的場景,。
2016年,根據(jù)組織安排,,我到龍?zhí)伶?zhèn)消溪村開展精準扶貧“回頭看”工作,,陳元富就是我走訪摸排對象之一。
泥濘狹窄的入戶路,、一棟破舊的老式木房,,長滿雜草的院壩……剛學會駕駛摩托車的我沿著彎曲的山路來到了他家時,眼前的那一幕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摸清走訪對象家庭具體困難情況,,是當時的主要任務。通過詳細的調查走訪以及向村干部了解得知,,陳元富家中有兩個孩子在上學,,一家人的收入來源僅靠他自己和妻子在周邊鄉(xiāng)鎮(zhèn)打零工、干農(nóng)活來維持,,生活十分困難,。
同樣來自農(nóng)村的我深知,一個農(nóng)村家庭,,要養(yǎng)育一個大學生跟一個高中生是有多么不容易,。于是,我便堅定了幫助他們家解決困難的念頭,,誰知后來又成為他們家四年的幫扶責任人,。
此后,我將他們家的具體情況向駐村工作隊及村支兩委報告,,通過村鎮(zhèn)兩級民主評議,、審核,陳元富家被評為建檔立卡戶并享受了低保政策,,家庭經(jīng)濟壓力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同時,,我又積極為他們家申請教育資助政策,兩個孩子讀大學的學費也順利得到了解決,。
2017年,,全縣開始集中實施人居環(huán)境改造項目。我又積極動員陳元富家進行“三改”,,通過實施該項目,,他們家院壩、房前屋后得到了硬化,,圈舍也改造好了,,整潔寬敞的水泥路直接修到了家門口。
“誰把群眾看得重,,群眾就會把誰看得親,。”這份“特殊”新年禮物,既是我和陳元富深厚幫扶情緣的見證,,更是對自己工作的肯定。
如今,,陳元富家的兩個孩子大學畢業(yè)后都通過自己努力考進了事業(yè)單位,,他自己也在集鎮(zhèn)上開了一間理發(fā)店,一家人的日子是越過越好……(石阡縣紀委縣監(jiān)委黨風政風監(jiān)督室干部 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