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原銅仁城老照片
1924~1926年,賀龍北伐先后二次來到銅仁休整,,擴充兵力,,壯大實力。
賀龍第一次來銅仁,。1924年5月,,賀龍率領(lǐng)3個步兵團和1個騎兵團進入銅仁。賀龍率部進駐銅仁后,,使銅仁四周的匪患基本肅清,,城鄉(xiāng)人民得以安居樂業(yè)。為了進一步壯大武裝力量,,保護商行,,暢通郵路,,深受群眾歡迎,銅仁工商界的人士自愿捐款捐物,,支援賀龍,。為擴充隊伍,賀龍還派人到思州(現(xiàn)岑鞏縣)招收了楊松青1個團,,原番號是“滇黔聯(lián)軍清思玉石聯(lián)合保商團”,,共4個營2000多人槍,收編后為第九混成旅第一梯團,,該團的成功收編,,增強了賀部實力。與此同時,,賀龍在銅仁吸收了嚴仁珊,、秦光遠、劉達五等幾位重要人物,,賀龍部隊如虎添翼!
賀龍第二次來銅仁,。1925年12月31日(農(nóng)歷冬月二十四日),谷青云,、賀敦武遵照賀龍的命令,, 分別率領(lǐng)第一、二路縱隊從松桃出發(fā),,經(jīng)正大營,,當天宿營大興場。翌日凌晨兩點開飯,,部隊向銅仁疾進,。按部署,賀錦齋一團攻打萬壽宮,,第四,、五團攻打旅部(現(xiàn)一中)。入城時,,戰(zhàn)斗最激烈的是攻打萬壽宮,,其守軍是謝汝霖(本地人稱謝麻花,從黔軍袁祖銘部反水出來)三支隊的正規(guī)陸軍,。因負隅頑抗,,亦被消滅。旅部未發(fā)生大的戰(zhàn)斗,。其中五支隊長羅樹奎(亦稱羅歪嘴)率五支隊在撤離銅仁之前,,說服了他的雙生哥羅會順,從城郊清水塘防地撤離,。這樣,,賀龍部得以順利二進銅仁,。
賀龍部進駐銅仁之初,最大的困難就是給養(yǎng),,已到了無米下鍋的地步,。為度過難關(guān),賀龍邀請銅仁商界人士共商軍政大事,。不少工商業(yè)者伸出援助之手,,紛紛捐款捐物,拿出自家的糧食獻給賀龍部隊,。
1926年初春,,賀龍部在銅仁各界和廣大民眾的支持幫助下,,度過了艱苦的歲月與漫長的寒冬,,迎來了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6000多名子弟兵,,經(jīng)過休養(yǎng)生息,,大大恢復了元氣。賀龍抓住這一大好時機,,積極開展擴充兵員,,壯大隊伍,整編建制的活動,。由于賀龍在黔東的良好影響與聲望,,一些地方武裝和黔東有志青年紛紛前來投奔賀龍,出現(xiàn)了令人振奮的局面:
首先,,在銅仁,,賀龍收編了原“貴州東路清鄉(xiāng)司令羅哲卿”的第五支隊羅樹奎部,其部被編入賀部獨立第一團為第一營,,擔任營長,。在鎮(zhèn)遠,賀龍收編了歐百川的武裝,。收編后改編為賀部獨立第二團擔任團長,。在銅仁組建了獨立第三團。主要是黔東各縣和秦光遠在黔東南的鎮(zhèn)遠,、岑鞏等地招收的有志青年組成,。秦光遠被任命為該獨立團團長。在銅仁牛場坡收編了潘文松部的100多人槍,,及其它地方武裝,,組建成賀部獨立第四團。在思南,,收編了胡澤芝團,,組建成賀部獨立第六團,。與此同時,為了提高部隊的軍事素質(zhì)和戰(zhàn)斗力,,賀龍著手培養(yǎng)軍事骨干,,決定在銅仁招收軍官生,特委托秘書長嚴仁珊,、副官長秦光遠等主持開辦軍官訓練學校,,對來自黔東、黔東南的兩百多名知識青年進行培訓,。這批軍官生隨賀龍部北伐到達常德后,,轉(zhuǎn)入周逸群在澧州主持開辦的第九軍第一師政治講習所繼續(xù)學習。
部隊經(jīng)過幾個月的休整和訓練,,軍事素質(zhì)有了一定提高,。為了維護銅仁外圍的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活躍部隊的戰(zhàn)斗生活,,為即將北伐作準備,,賀龍于1926年2 月命令賀敦武率第二旅開赴松桃、秀山一帶活動,。
銅仁廣大群眾聽說賀龍部要準備北伐,,都紛紛備禮前往慰問。并送了兩面大彩旗,,在旗上寫著“勛高三楚,、威震雙江”8 個大字,敲鑼打鼓放鞭炮送到賀龍司令部,,表達對賀龍部的稱頌,。1926年5月,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軍樂歡奏,賀龍部高舉“討賊聯(lián)軍”大旗,,在銅仁校場壩誓師,,再度經(jīng)馬腳巖、漾頭司向湖南揮戈直下,,踏上北伐征程,,隨后參加了震驚中外的八一南昌起義。(碧江區(qū)紀委監(jiān)委 田曼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