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楊芳著書《平平錄》10卷
楊芳(1770-1846),字通奎,,號誠村,,貴州省松桃人,晚清名將,。楊芳自幼家道貧寒,,儒雅好書,讀書通大義,,苦練武,,迫于生計(jì),投身行伍,,歷經(jīng)清乾隆,、嘉慶、道光三朝,。戎馬五十余載,,征戰(zhàn)過南北東西,臨陣為前鋒,直前搏擊,,累授功,。
曾歷任行署書辦(文書)、都司,、營參將,、拱宮守備、副將,、提督,、參贊大臣等官職。七任六地總兵,、十任六省提督,。
嘉慶二年至四年(1797-1799),楊芳隨軍到湖北,、四川,、陜西征戰(zhàn),每戰(zhàn)皆為先鋒,,賞戴花翎,,擢升為江營游擊。清嘉慶五年(1800)四月,,楊芳率部圍剿甘肅起義軍楊開甲,、張?zhí)靷惒浚斄x軍頭領(lǐng)王鴻儒,,擊斃楊開甲,。帝賜“誠勇巴圖魯”名號,升廣西新泰協(xié)副將,。嗣后,,楊芳更為清朝廷倚重,相繼率軍鎮(zhèn)壓甘肅伍懷志“黃號”起義,,圍剿隴州,、固原等地起義軍和終南山起義軍,平息寧陜鎮(zhèn)兵變,,征伐李文成,、林青的天理教起義,,進(jìn)剿陜西張占鰲,、龔貴起義等,歷任陜西寧陜鎮(zhèn)總兵,、固原提督,、廣東歷翼鎮(zhèn)總兵、西安鎮(zhèn)總兵、漢中鎮(zhèn)總兵,、甘肅提督,、直隸提督、湖南提督等職,。
清道光六年(1826),,回酋張格爾得浩罕封建統(tǒng)治者與英國殖民者支持,陰謀叛亂,,分裂新疆,。楊芳奉命隨伊犁將軍賀長齡、參贊大臣楊遇春等調(diào)集吉林,、黑龍江,、陜西、甘肅,、四川清軍3萬余人,,會師阿克蘇,征討叛軍,。十月,,楊芳率兵攻柯爾坪,首戰(zhàn)告捷,。清道光七年(1827)三月初一,,楊芳與楊遇春指揮千余騎兵循渾河南下,直取喀什噶爾城,,俘虜張格爾之侄和安集延元帥推立汗等4000余人,。十二月二十七日,楊芳率兵追擊張格爾,,張格爾逃至喀爾鐵蓋山被擒,,叛亂平定。帝下諭宣示中外,,封楊芳為三等果勇候,,賜紫韁,賞戴雙眼孔雀翎,,晉升為御前侍衛(wèi),,加太子太保銜,像繪紫光閣,。
清道光九年(1829),,晉封二等果勇候、太子太傅,,準(zhǔn)許在紫禁城騎馬,。清道光十年(1830),,楊芳六十壽辰,帝親書“酬庸錫羨”匾額和“福壽”二字賜之,。翌年,,楊芳回固原繼任提督。道光十三年(1833),,調(diào)任四川提督,。時值四川清溪、越西,、峨邊彝族起義,。楊芳恩威并施,平息起義,,由道光皇帝晉封為一等果勇侯,。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中國近代史上發(fā)生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國殖民主義者,再次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道光帝下令抵抗,,并詔湖南提督楊芳任參贊大臣,馳赴廣州,,與林則徐,、怡民等會晤,積極籌劃平息戰(zhàn)事,,晝夜勞瘁,,抗擊英軍。后因清庭腐敗,,簽訂喪權(quán)辱國不平等的《廣州條約》,,楊芳痛心疾首,仍留守廣州,,繼續(xù)管理軍務(wù),。六月,他騎馬出城巡察營汛炮臺,,不慎失馬閃挫,,重病臥床。道光帝批準(zhǔn)他回湖南提督任所治病,。
道光二十三年(1843),,楊芳辭官還鄉(xiāng),虔心靜養(yǎng),。
楊芳雖任武職,,卻好文墨,工詩對,,善書法,,尤工真草行書。與著名文學(xué)家,、詩人龔自珍,、魏源、張琦等結(jié)為好友互贈詩聯(lián),,切磋學(xué)問,,還聘請魏源和張琦做家庭教師和幕僚。曾書有行書七言聯(lián)"天墀禮樂"三千字,,海國鯤鵬“九萬風(fēng)”,,筆力勁健。貴州省博物館有楊芳《致鄂山等信札集冊》,。能畫竹,,有墨竹圖傳世,他與李世杰,、劉清被譽(yù)為"黔中三奇男",。寶著書立說,頗有成就,。著有《平平錄》10卷,、《西征筆記》2卷、《果勇侯年譜》5卷,、五言古詩730首,,自述平生。楊芳清廉,,喜詩聯(lián),,文辭美,體勢疏勁,,對仗工整,,構(gòu)思新穎,情調(diào)疏展,,沖和大雅,。
楊芳還預(yù)修生基墓,所自制墓碑,,上書生平官職,,并題詩三首。其中之一是:我殮我父著布衣,,囑兒殮我亦布襖,。布衣之子已封侯,,千萬不宜藏珠寶。
楊芳平居儉素,,生性詼諧,,常以自嘲為樂事�,;丶亦l(xiāng)后,,仍領(lǐng)全額薪俸。
道光二十六年(1846)卒于松桃圭屯家中,,終年七十六歲,,照提督例賜恤,并謚號謚號“勤勇”,。(松桃自治縣紀(jì)委監(jiān)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