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正感受到權力的滋味,,這樣的平臺對于發(fā)財來說也更加方便。”談一次“買賣”就收受他人100萬元好處費,;幻想著主政一方,,換屆時為了心中的“縣長計劃”,出資300萬元“跑官”,;聞聽風聲,,紀委監(jiān)委對其問題線索進行調查后,為求心安,,又求神拜佛,、算命卜卦。這是媒體報道的浙江省麗水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原副部長鐘建安的案例,。分析鐘建安的人生軌跡,,有三個特點十分明顯:拜金、拜官,、拜佛,。“三拜”在落馬官員中具有普遍性,對現(xiàn)職黨員干部也有很強的警示意義,。
自古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把金錢作為崇拜對象,,什么事都向錢方面想,,喜歡錢到了不顧一切、不擇手段,、不計后果,,盲目、極端,、貪婪的程度,,錢就可能成為推著自己走向深淵的魔鬼。“當官就不要發(fā)財,,發(fā)財就不要當官”,,但現(xiàn)實中偏偏有人總想“當官發(fā)財兩不誤”,非常迷戀有錢的感覺,,不斷把工作崗位當成尋找發(fā)財機會的平臺,。于是乎,手中掌握著用人,、批地,、撥款,、開采礦產(chǎn)、減免稅權力的各顯神通,,出租權力資源,。令人深思的是,拜金不僅僅發(fā)生在鐘建安這樣的一般干部身上,,黨的一些高級領導干部也成了金錢的奴隸,。中共陜西省委原書記趙正永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有關單位和個人在工程承攬,、職務晉升,、工作調動、企業(yè)經(jīng)營等事項上謀取利益,,單獨或者伙同其妻等人非法收受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7.17億余元。
我們的黨員干部本質上不是“官”,,而是“人民的公仆”,,在什么崗位、擔任什么職務,、做什么工作,理應聽從組織安排,。但有些人不是這樣,,“官本位”思想尤為突出,當官有癮,,官欲難填,,“挖空心思、四處活動,、謀取上位”,。有的金錢開路,跑官要官,;有的結黨營私,,拉票賄選;有的投機鉆營,,“找靠山,、搭天線”。一些地方政治生態(tài)被搞得烏煙瘴氣,,導致干部正常的晉升之路被破壞,,正道被堵、邪路大開,,埋頭苦干的“老黃牛”得不到提拔重用,,善于投機攀附的人卻平步青云,。
黨員干部不準搞封建迷信,不準信仰宗教,,這是我們黨的政治紀律,。但有的黨員干部硬是“不信馬列信鬼神”。有的在辦公室,、家里布風水局或隨身攜帶護身符,;有的每天打坐“修行”,早晚上香禮拜,;有的在被組織調查期間求神婆大師指點迷津,。近年來,在查處的腐敗官員中,,搞封建迷信的不在少數(shù),,小至科級、處級,,大到省部級,。這些人拜佛,拿佛做擋箭牌,,看似“拜佛”,,實則背棄了自己的信仰,心中有鬼,,去燒香磕頭,,跪喊的不過是“佛爺保佑”“紀委不要來抓我”。到頭來,,挽救失足者的還是黨的組織,。
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三拜”是“四風”在黨員干部身上變異延伸的極端表現(xiàn),,是一些黨員干部違紀違法的思想基礎,,也是滋生腐敗的土壤和溫床。如果“三拜”成風,,必將嚴重影響黨的思想作風建設,,影響黨員干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消弭全面從嚴治黨取得的成果,。拜金,、拜官、拜佛,,說到底是一些黨員干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fā)生了問題,。一切向錢看,,把官位看得太重,,“有香就燒、見佛就拜”,,哪里還有一點共產(chǎn)黨員的樣子,,早已與初心背道而馳。
解決“三拜”,,需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續(xù)深化標本兼治�,,F(xiàn)在拎起來的貪官,動輒貪腐幾千萬甚至好幾個億人民幣,,金額大得驚人,。由此,必須提高“腐敗成本”,,如果得到的懲處太輕,,和犯罪程度不成正比,就會有人把搞腐敗當作“押賭”,。當然,,防止“拜官”,從根本上說還是要靠制度,,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終將使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無處下手,。而對那些對黨全無忠誠,、丟了宗旨、忘了信仰,、沉溺于封建迷信的黨員干部,,除了教育挽救外,必須堅決予以組織處理,。把作風建設引向深入,,必須沖著“三拜”去,當糾則糾,,當正則正,,決不讓這三股邪氣在黨內滋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