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勤中的安亞琴
譚雪松填寫體溫記錄
在銅仁市德江縣有一對夫妻,丈夫是一位駐村干部,妻子是一名交通警察。面對全國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夫妻倆春節(jié)期間奔赴防控一線,共同打好“阻擊戰(zhàn)”。
1月31日早上8點,德江縣煎茶鎮(zhèn)大路村脫貧攻堅隊宿舍,煎茶鎮(zhèn)副鎮(zhèn)長、大路村脫貧攻堅隊隊長譚雪松戴上口罩,奔赴從湖北返鄉(xiāng)村民家中,檢查他們的體溫。
譚雪松擔任大路村脫貧攻堅隊隊長已有近一年,期間很少回德江縣城家里看望老婆和孩子,大腿上長了瘡也沒時間去治。
今年1月22日,大路村通過脫貧攻堅省級驗收考核,譚雪松如釋重負,趁著輪休去醫(yī)院做了大腿上的手術,回到家里陪老婆孩子。
大年三十前夕,煎茶鎮(zhèn)里召開大會,說明這次疫情的嚴重性和嚴防嚴控的重要性,安排部署相關工作。
“開完會我就回到大路村開展防控疫情工作,沒有回家過年。”譚雪松說,妻子知道后很生氣,質問他為什么帶傷還要“強出頭”?一氣之下刪了他的微信。
譚雪松笑著告訴記者:“妻子安亞琴是黨員,我是入黨積極分子,她是我的榜樣。德江縣開展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阻擊戰(zhàn)后,妻子先是在高速收費站體溫檢測站執(zhí)勤,后回到德江縣城執(zhí)行保暢任務。”
“初一上午,我和她在煎茶鎮(zhèn)高速路口體溫檢測站偶遇,這是我們吵架后第一次見面。我一認錯,她就原諒我了,不過只同意通電話,不加微信。”山路崎嶇,譚雪松輕車熟路,一邊說話一邊開車。
8點20分,譚雪松來到一村民家中。剛下車,女主人熱情地打招呼:“譚隊長來了,快進屋坐!”
“你女兒呢?我又來測體溫咯!”
“她還在睡喲!我去喊她起來。”
該戶村民的女兒在武漢讀大學,1月15號從武漢回到家中。
“每次來我都在睡覺,他還經(jīng)常寬慰我不要有心理壓力。如此關心我,真的太感謝了。”孩子有些不好意思。
“36.2度,今天的體溫正常,但不能到處跑,還要再觀察觀察。”測量記錄完這家人的體溫,譚雪松便驅車趕往下一家。
一路上,村民們“譚隊長”“譚鎮(zhèn)長”地打招呼,村里的狗也和他成了“朋友”,見到他也搖著尾巴表示“歡迎”。
經(jīng)前期排查,大路村共有湖北返鄉(xiāng)人員15人。
“我每天要去這15戶人家兩趟,給他們測量體溫并記錄,叮囑他們不要走村串戶。”譚雪松說,還好村里通了路,可以開車,不然一天下來跑不完。
中午飯點,譚雪松跑完一趟回到宿舍,隨手撥給妻子第二個電話,相互過問對方的情況,互相叮囑一定要戴口罩,在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
不一會兒,其他駐村隊員也紛紛回駐地吃午飯。糟辣椒白菜炒肉,大伙吃得特別香。難得的休息時間,大伙嘴里說的、聊的,依然是如何搞好疫情防控工作。
吃完飯,大伙兒紛紛回到崗位重復早上的工作。大伙知道,疫情面前,再重復的工作都不嫌多,再繁瑣的流程也得認真做。
晚上9點半,譚雪松回到宿舍,登記完當天的疫情記錄,給妻子撥了當天的第三個電話,相互表達了關心。
2月1日晚,記者來到譚雪松家。剛執(zhí)勤回家的安亞琴正在干家務。6歲的女兒跟在她身后自娛自樂:“媽媽,爸爸今天回來嗎?”
“不回來,爸爸在村里有事兒,忙完了才回家。”
低頭看女兒,安亞琴發(fā)現(xiàn)自己還穿著警服。
“每次女兒問起她爸爸,我心里就酸溜溜的。女兒過生日不在家,過年還不在家。”安亞琴說,自己每天早上8點就要出門執(zhí)勤,孩子由爺爺奶奶帶,晚上6點下班去接孩子,“我不怕累,就怕孩子問她爸爸為什么不回家。”
“他年前剛動手術,大腿上縫了10多針,在家都是翹著半邊屁股坐。”安亞琴說,譚雪松不把健康當回事兒,是她生氣的主要原因。
“現(xiàn)在想起來挺幼稚的,這次疫情來勢洶洶,我們要是都為家庭團聚,不堅守崗位,那不就全都亂套了嗎?”安亞琴笑著說。(銅仁市德江縣紀委監(jiān)委供稿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魯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