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縣紀委監(jiān)委派駐第九紀紀檢監(jiān)察組組員曾惠敏入戶走訪貧困戶
“你分的是哪幾戶貧困戶啊?”
“聽說這幾戶有點偏遠,還有點難‘伺候’……”
作為紀檢新人的我,在組織的安排下,也有了自己的3戶結(jié)對“親戚”。沒有做過幫扶工作的我,感覺很茫然,不知該怎么開展工作,又聽見很多同事說有的幫扶戶不好相處,一下子讓我對結(jié)對幫扶工作沒了底。
......
“小曾,走,我?guī)闳フJ識下你的‘親戚’。”11月15日,派駐紀檢組組長聶益平對我說。
于是我買了一點水果,懷著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前往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怒溪鎮(zhèn)駱象村的路。
駱象村地理位置較為偏遠,山路蜿蜒崎嶇。本以為通村路會是土路,一路上會很顛簸,但沒想到從縣城直到村里,都是硬化了的大道,并且道路旁都安得有護欄。聶組長給我介紹了駱象村一共有8條通村公路,這讓我很吃驚。
一路上,除了欣賞沿途的風景,就是在考慮和幫扶戶第一次見面該聊什么,怎么聊呢?會不會很尷尬呢......思考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
到了駱象村委會,由于自己缺乏基層工作經(jīng)驗,村主任熱情主動地帶著我開始了第一次走訪。
“吳光榮,快過來,你的新幫扶責任人,來看望你了......”
頂著烈日,正在太陽下和村民一起搬磚的他,立馬放下手中的活,小步跑了過來。跑近了才發(fā)現(xiàn)他竟然只有一只手臂,皮膚黝黑,衣著簡單。
“是這樣的,我是江口縣紀委的曾惠敏,以前幫扶你的同志因為調(diào)整就換成我了,以后請多指教,我看你們在做工,這里有點水果,剛好可以解解渴,趕緊吃點。”我倉促地說。
“真是感謝,您太客氣了,我手臟,去洗洗……”吳光榮微笑著說到。
之前我還以為貧困戶都是胡攪蠻纏、不講衛(wèi)生的“懶漢”。可吳光榮雖然他身體殘疾,第一印象就折射出他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樂觀的心態(tài)。
他在小溪邊洗完手后,熱情地接過水果。
“叔,今天太陽這么曬,中午還是多休息會?”
“沒事的,我們一天曬太陽已經(jīng)習慣了,別看我這老頭只有一只手,干起活來,也不差年輕人。”
“我和你講呀,曾主任......”
“叔,就叫我小曾吧!”
“好,小曾,感謝你們這些幫扶責任人,更感謝黨的政策好啊!要是沒有黨的關(guān)懷和你們干部的關(guān)心,那還有我。”
......
隨后,我們聊了家常,他和我說起了很多他的故事。
在與他的交談中,讓我了解到,他雖然看起來年輕但都五十多歲了,都是做爺爺?shù)娜肆耍綍r在家做點小工,養(yǎng)點家禽,非常能干。讓我感受到了,他對生活的態(tài)度——積極樂觀,謙虛有禮。這突然刷新了我的認識,改觀了對“窮親戚”的認知。
這次走訪完全打消了我對幫扶工作的茫然和對貧困戶先入為主的“偏見”,這不僅是因為吳光榮的自力更生,更是因為他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
結(jié)對幫扶,不能是形式上的走過場,而要真正把貧困戶當成自己的“親戚”看待,以心換心,站在家人的立場上去關(guān)心和關(guān)愛他們。只要自己是真心相對、真情實意,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日常中多傾聽他們的訴說,為他們答疑釋惑,閑暇時大家一起拉拉家常“擺擺門子”,就必然能夠與貧困戶“心連心”。
有了這次走訪的經(jīng)驗,在以后的幫扶活動中,我相信一定能和我的“窮親戚”融為一體,我也一定會盡自己的全力去幫助他們,在這條“脫貧致富”之路上,為彼此留下美好的回憶。(江口縣紀委監(jiān)委派駐第九紀紀檢監(jiān)察組 曾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