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你曉得這個箱子是做什么用的嗎?”
“曉得!我們老百姓反映問題可以寫出來投到箱子里,村監(jiān)會的人要來收……。”
8月29日,我的分管領導石常委帶著我下村,了解村務監(jiān)督委員會如何開展扶貧領域的監(jiān)督工作。在川硐街道板栗園村委會辦公樓不遠處,石常委指著掛在墻上的小箱子問旁邊抱著孫子玩耍的大娘。
大娘的話音剛落,川硐街道紀工委書記立即接過話茬:“這種舉報箱8月初才裝的,每個村民組都裝了一個,一是讓群眾反映問題不用跑路,二是方便那些想反映問題又不敢直面反映的群眾……”他的這番解說,讓在場的人無不頻頻點頭稱贊。
在群眾的家門口安裝舉報箱,這是我第一次親眼所見,內心深受觸動。然而一陣心潮澎湃之后,我的“宣傳職業(yè)病”犯了,正打算開口問這種做法的成效時,一邊的村監(jiān)會主任開腔了:“莫看這小小的舉報箱嘞,八月初才裝的,八月十幾號我們就收到了一封舉報信,還是個扶貧領域的重要問題線索……”
他的這番話,讓我想起了王岐山書記在全國扶貧領域監(jiān)督執(zhí)紀問責工作電視電話會上講話時的情形,看著眼前的舉報箱,一種莫名的緊張感油然而生。
“讓貧困人口脫貧,是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距離2020年全面小康的時間越來越近,作為黨員干部、特別是紀檢監(jiān)察干部,我們不僅要完成自己的幫扶任務,更要聚焦主責主業(yè)做好扶貧領域的監(jiān)督執(zhí)紀,確保每一份扶貧資金都用到貧困群眾身上。”石常委的這番話,讓我感到更加緊張。
在返程途中,車廂變成了座談會場,大家依然談論著“舉報箱”這個話題,川硐街道紀工委書記介紹了該街道的紀工委開展扶貧領域監(jiān)督執(zhí)紀問責的工作情況。也再一次詳細地介紹了設置舉報箱的目的、意義和日常管理。
“其實,很簡單,只要站在群眾角度思考問題,這些點子自然就出來了。”聽到他介紹得頭頭是道,我便笑著追問裝舉報箱的想法出處,他的回答很隨意,但留給了我無限的遐想。(碧江區(qū)紀委 楊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