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nóng)歷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七夕節(jié),。七夕節(jié)始于漢朝,,相傳每到這天,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會來到花前月下,,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祈禱能有個美滿的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jié),。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jié)被國務(wù)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博采斗香 品嘗巧果
在月光的映襯下,,巧果桌上放,姑娘嫣然笑,,美眸流轉(zhuǎn)間,,對小伙兒的情意猶如香茶的清香悠遠綿長。
布虎“乞巧”
布老虎反映了華夏子孫對伏羲,、女媧的敬仰,。山西省在七夕“乞巧”活動中有縫制“布老虎”的傳統(tǒng),這是老一輩對新一代的期望與祝福,,從一針針,、一線線的縫制中,,將滿腔的愛意縫入其中。
漢禮
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山西省組織廣大青年參加“緣定龍城 情定七夕”大型漢式集體婚禮,。
金婚慶典
七夕之際,江西省贛州市為十余對老人舉行金婚慶典,。走過半個世紀的風(fēng)雨人生,,老人們青絲已變白發(fā),他們用時間與行動詮釋著“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以樂傳情
少數(shù)民族對七夕也有著各自獨特的慶祝方式。每到七夕,,美麗動人的傣家小卜哨,、小卜帽(傣族對青年男女的稱呼)身著節(jié)日盛裝,和著優(yōu)美的葫蘆絲聲,,傾訴濃濃的愛慕之情,。
穿針乞巧
白彝族的阿爸彈琴阿媽穿針引線繡起荷包,向織女星乞求智慧和巧藝,,祈禱生活幸福美滿,。
“竹竿舞”
貴州省包青帕子的苗族少女們在這天跳起熱情的“竹竿舞”,隨著節(jié)奏和鼓點,,腳步輕盈,、身姿曼妙,雙腳靈巧地在竹竿間穿梭,、跳躍,。
長情陪伴
一對情侶在四川省稻城亞丁仙乃日神山下相依遠眺。
(云南省 江西省 山西省 貴州省紀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