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樹木”和“森林”的關系,,治“病樹”,,拔“爛樹”,保護“森林”——這個重要觀點,,包含著豐富信息,,釋放了明確信號,大有深意,。
從反腐敗斗爭的形勢看,,治病樹、拔爛樹,,保持高壓態(tài)勢,,仍是重要任務,力度不能減,,節(jié)奏不能變,。所以,“反腐拐點”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目前,不敢腐的震懾作用依然強勁,,但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也僅僅是初步顯現(xiàn)。概言之,反腐已經(jīng)做了很多工作,,還有更多工作要做,。
從反腐的策略看,把“病”和“爛”,、“治”和“拔” 區(qū)別開來,,既突出了重點,也體現(xiàn)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貫政策,。提出既要見“樹木”,也要見“森林”,,更顯示出黨的建設的戰(zhàn)略性考慮,。
由此觀之,可以得出幾點認識,。
首先,,遏制腐敗,,當下一大任務是繼續(xù)減少“爛樹”的存量,。由于多方面復雜原因,這些年來腐敗高發(fā),、多發(fā)超乎想象,。就時間而言,有的大案已經(jīng)隱藏了十多年,;就狀態(tài)而言,,有的腐敗分子已經(jīng)退休多年,有的則是剛剛轉任甚至準備提任,。雖然“打老虎”,、“拍蒼蠅”力度空前,但今后一段時間,,反腐的復雜,、嚴峻仍不可低估。
比如,,一個非常怪異的現(xiàn)象是,,有的人剛剛還在臺上義正詞嚴作反腐報告,眨眼間應聲落馬,,情節(jié)之離奇,,讓人目瞪口呆。經(jīng)驗告訴我們,,有的人看上去甚是光鮮,,但其實根莖早已腐爛;有的甚至恰因為根莖爛掉,,更加挖空心思作偽,,“染色”,、“拋光”、“翻新”,,等等,。
究竟有多少“兩面人”,究竟有多少是染了色的“爛樹”,?這只能由反腐敗斗爭不斷深入才能給出答案,。雖然,爛了根的樹遲早要露出真相,,但不進行深入細致排查,,恐怕還會出現(xiàn)把壞人當人才的笑話。
其次,,遏制腐敗,,更細致更艱巨的工作是治病。有的人病入膏肓,,有的人頑疾難愈,,有的人則屬于發(fā)燒感冒等常見多發(fā)病。不論何種狀況,,都需要給予積極干預,。正如我們常說的,把紀律和規(guī)矩挺在前面,,紅臉,、出汗要成為常態(tài),黨紀輕處分,、組織處理要經(jīng)常使用,,這是防病治病的有效辦法。
近期有一批違紀違規(guī)的領導干部受到處分,,有的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有的調(diào)離重要崗位,有的取消提拔資格,,有的則“斷崖”降級,。
其實,反腐應該從始至終都體現(xiàn)著政策和策略,。對領導干部來說,,無論是善意提醒甚至猛擊一掌,都著眼于治療,、挽救,。治病的過程當然是痛苦的,有時還意味著政治生命的重大挫折;但是對有的領導干部來說,,再不及時下猛藥治療,,必然會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再就是,,病樹,、爛樹,對干部隊伍這個“森林”負面影響極大,。貪腐不是孤立現(xiàn)象,,其影響也必然是多方面的。一個“一霸手”常常帶壞一個班子,,一個案子往往牽出一窩壞人,。有的地方和部門,不僅壞人成群結伙,,還前腐后繼,,說明“病”和“爛”有高度的傳染性、效仿性,、脅迫性,。只有大幅減少病樹,堅決清除爛樹,,才能使政治生態(tài)變得干凈一些,,使從政文化更文明一些,使干部隊伍更純潔一些,。
事業(yè)要一代接著一代干,干部要一茬接著一茬提,。所以,,對干部隊伍的政治、思想,、品德狀況,,應該有個起碼的底數(shù)。比如,,對不同地方,、不同部門和不同單位的干部廉政情況應有具體分析:是大面積毀滅性潰爛,還是個人或局部性問題,;哪些潰爛得一塌糊涂必須馬上根除,,哪些還有治療的時機和價值,等等,,這些都不可籠而統(tǒng)之,。該拔的爛樹堅決拔,該治的病樹及時治,只有這樣才能防治病害,,保護森林,,把腐敗分子“擇出來、踢出去”,,把真正的好干部提起來,、用起來、立起來,,在干部問題上取信于民,。(米博華)